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1322.1—1997《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 第1篇 同轴电缆》。
本部分与GB/T11322.1—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半空气PE和泡沫FEP材料数值(见表4);
———增加了标称介质外径9.00mm 作为优选值(见表11);
———推荐了介质外径D2 的优选值为0.87mm、1.50mm、2.95mm、3.70mm、4.80mm、7.25mm、9.00mm、11.50mm、17.30mm(见4.2);
———增加了不同介质类型特性阻抗和介质外径及其公差值(见表13);
———对实心PE中增加介质外径优选值9.00mm 和11.50mm;泡沫PE中增加介质外径优选值2.95mm、3.70mm、9.00mm、11.50mm 和17.30mm(见表13)。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60096-0-1:2000《射频电缆 第0部分:详细规范设计指南第1篇 同轴电缆》。
本部分与IEC60096-0-1:2000的技术性差异如下:
———增加了标称介质外径9.00mm 作为优选值(见表11);
———增加了“标称介质外径D2 的优选值为0.87mm、1.50mm、2.95mm、3.70mm、4.80mm、7.25mm、9.00mm、11.50mm、17.30mm”(见4.2);
———对实心PE介质外径标称值,增加9.00mm 和11.50mm,17.30mm 的公差0.40mm 改为0.30mm;对泡沫PE介质外径标称值,增加2.95mm、3.70mm、9.00mm、11.50mm 和17.30mm (见表13);
———增加了公式F=10D2 D1 (N)(见表24)。
对IEC60096-0-1:2000中的错误进行了下列修改:
———5.2中D1e=D3eexp(-Z0 ε2/60)改为D1e=D3eexp(-Z0 ε2/60;
———图1中k4(W/m2K1)改为k4(W/m2K1.25);
———6.3中C2= ε21)
3Z0 ·104(pF/m)改为C2= ε
2 32)Z0·104(pF/m)。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子设备用高频电缆及连接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文浩、张建平、吴正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1322—1989、GB/T11322.1—1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