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标网 回首页
标准分类  最新标准New!  标准公告 标准动态  标准论坛
 高级查询
帮助 | 登录 | 注册
查标准上工标网 免费查询标准最新替代作废信息
 您的位置:工标网 >> 标准动态 >> 标准新闻 >> 新闻内容

汽车双碰标准下月实施 不达标将禁售


作者: 新浪网    来源:新浪网    更新时间:2006-07-13       评论: 0


 
  难道在车门内加装吸能防撞梁就能达到侧面碰撞标准?
 
  “‘双碰’标准7月1日实施”,全程参与两标准起草制定的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教授口中的“双碰”标准即今年初发布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张教授还透露,国内对行人保护的相关研究也已经开始。
  
  标准比国外更严谨
  
  鉴于2004年起实施的《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的先例,有声音质疑“双碰”标准可能又会低于国外的同类法规要求。对此,张金换教授表示,此次的两项碰撞标准都是在大部分参照欧洲现有同类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的,因此并不能说要求比国外低,至少其与欧洲的标准是大体一致的。
  
  即将实施的“双碰”标准都是针对车内乘员的被动安全保护。“相比较而言,侧撞的要求更高,而后撞对车的安全性能要求相对简单。”张教授分析。
  
  她解释,侧撞要检测两方面内容,即移动物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从驾驶员侧撞击测试车辆后,首先检测车内假人受创情况,包括头部、肋骨、骨盆、腹部等部位的受伤程度检测;其次是车辆的结构变形,这方面要求与正面碰撞要求类似,如撞击后至少有1个车门能即时打开。而后撞标准主要检测一项,即移动物以50公里/小时(+2公里/小时)的速度撞击测试车辆后,其油箱的安全情况要达标。如要求撞击后油箱位置无明显汽油混合液体泄露、碰撞后5分钟内液体泄漏速度应在30克/分钟以内等。
  
  专家表示,这类碰撞标准都是要不停改进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能就目前情况单纯评价一个标准落后或先进。我国的“双碰”标准是参照最新的欧洲同类法规制定的,基本符合当前汽车使用情况,并且在修订过程中还多方借鉴,可以说我们的标准更为严谨。比如在侧撞试验中很重要的假人,美国和欧洲使用的检测假人是不一样的,而国内的标准就结合了两种假人的测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判。
  
  肯定有车型不达标
  
  因为是入门级的碰撞标准,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大部分的国内车型应该都能顺利通过该标准的检测。但参与起草标准的专家们也表示,并不是所有国产车型都能通过“双碰”标准,肯定也有部分车型无法达标。不达标,就意味着该车型不能上市销售。
  
  在“双碰”标准的起草参与单位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家。参与标准起草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黄世霖表示,很多企业都自愿提供车辆进行侧、后部的碰撞试验,在此过程中肯定有部分车辆达不到此次实施的标准要求。但具体车型不方便说,黄教授只含蓄地表示,一些老车型、微型车的测试结果不容乐观。从车型分类上来说,微型面包车因为车辆设计结构的问题,也比较难以通过检测。
  
  而由于“双碰”标准属于国家强制标准,属于汽车进入市场前强制达标的60多种检测项目中汽车被动安全方面的标准,因此不达标就意味着该车型不能上市销售。
  
  目的在于提高安全性
  
  “标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高车辆自身的安全保护性能,因此目的主要是找出不达标车型,并督促厂家进行相应改进。”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主任张金换教授表示,对不达标车型专家也会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帮助厂家一起研究如何改进车辆侧面和后部的安全性能。
  
  从技术角度来看,侧面撞击对车身的安全性能要求高于其他部位的撞击,因为侧面的撞击距离短,能减小撞击阻力的设施少,实现对车内人员的保护难度系数也就高。据专家介绍,厂家需要针对车门、车身B柱、车顶等部位进行加强改进,如在车门内加装吸能防撞梁。而后部撞击测试则要求汽车生产厂家对油箱的保护和位置进行改进和调整。
  
  “关键是厂家做不做这方面的工作(改进车身安全保护性能),做了相关工作的就能通过,不做就肯定通不过。”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黄世霖说。
  
  过去由于没有侧面和后部的碰撞强制标准,因此部分厂家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车身安全设计,在国内进行相关检测的时候也几乎没有厂家主动要求进行相关测试。“双碰”标准实施后厂家将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由于车身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两标准都为标准实施前市场上已有的在售车型预留了2~3年的缓冲期。但今年7月1日后,上市销售的新车型就必须先通过“双碰”标准的检测,只有通过了检测才能正式上市销售。
  
  正在研究保护行人
  
  目前我国的汽车碰撞标准都是对车内乘员的保护,而国外已经开始着手对路上行人的保护。去年10月起,欧盟国家新生产的乘用车都要求安装主动行人保护系统。张金换教授表示,“双碰”标准出台后,国内相关专家也开始了对行人保护的研究,预计同样3年后国内关于行人保护的强制标准也将出台。
  
  公安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稳定在10万人以上,2004年达到10.7万人。在我国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员与交通弱者(行人、乘员、骑自行车人)的死亡之比是1∶3,而在交通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这意味着在中国交通弱者的死亡率比司机高出两倍。据统计,在欧洲12%的交通事故死亡者为行人,在美国为11%,中国则超过50%。国内行人碰撞保护的研究和相关标准的制定非常必须。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目前已经配备了有关行人碰撞保护的设备,相关的研究和试验也已经在逐步计划中。专家表示,中国交通情况复杂,人、车并行情况多,在交通事故中,行人死亡的比例在全球最高,所以中国汽车业在车辆设计、改造方面,对行人的安全保护意识应抓紧进行。
  
  相关链接

  “双碰”标准适用对象侧撞,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后碰标准中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标准。
  
  碰撞测试的国内场地
  
  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天津国家汽车质量检测中心、襄樊国家汽车质量检测中心、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测试所费
  
  厂家进行一次碰撞测试大概需要2~3天时间,费用可不低。专家透露侧面碰撞试验一次大约需要15万元左右,而正面碰撞的费用是10.8万元。主要试验中需要使用的撞击物蜂窝铝需要从国外进口,仅此一项就需要2000~3000美元。
  
  行人安全保护车辆装置
  
  1.引擎罩机械系统: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迅速鼓起,使得撞击而来的人体不是硬碰硬,而是碰撞在柔性与圆滑的表面上,减少了被撞人受伤的可能。
  
     2.行人安全气囊系统:进一步避免人体撞击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以免在猛烈碰撞下行人与车内乘客受到更大的伤害。福特汽车公司的行人安全车采用了两种可在碰撞中对行人进行保护的新颖安全气囊。这两种气囊一是发动机罩气囊,一是前围安全气囊,两者配合使用。
  
  3.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前两种行人保护系统都属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车辆智能安全保障系统则属对行人的主动保护。包括安全系统、危险预警系统、防撞系统等。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相关新闻
·双碰标准强制实施 部分民族汽车企 ·安徽发布徽菜“标准”
·行业标准将促使酒类营销环境改变 ·电热水壶:分类命名技术都将有标准说法
·遂昌农民依照地方标准种植 ·重大疾病险即将统一标准
·中国首个欧盟标准高端奶在北京高态上市 ·得“标准”者得天下 八企业有望领跑行业国标
·强势企业积极掌控国际标准话语权 ·家电行业“银离子”抗菌产品检测标准落伍
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册>>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推荐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 2025年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24年..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发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323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324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325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326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327号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2328号
热点新闻
2022年10月—2023年3月发布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机
中铁上海院编制的4项铁道行业标准正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公安部《批准发布4项司法鉴定GA新标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31项国家计量技
交通运输部发布9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轨道车 重型轨道车》等7项铁路国家
民航局颁布全球首部航空集装器CT爆炸
两部门发布《林地估价规程》等5项行业
图片新闻

生活家电全面升级 标准助力门槛提高

数码相机有效像素国家标准近期出台

慕思助《软体床》标准看齐世界水平

新《电梯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于3月1日
专题新闻
· 思念三鲜水饺惊现病原菌
· 2011世界标准日专题-国际标准树立
· 天宫一号倒计时将实现首次空间对接
· 依据四项指标 严打“地沟油”
· 月饼出现双向标准 深陷枧水之困
· 名牌运动服含毒 可致性早熟
· 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 “化学酱油”专题 酱油再遭质疑门
· 肯德基醇豆浆遭质疑
· 染色馒头泛滥 食品标准空白多
· 雀巢等知名婴儿食品陷入安全门
· 节能灯不合格 标准门槛低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使用条款
QQ:1197428036 992023608 有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Copyright © 工标网 2005-2023,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