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衔接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发展的思路应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以完善工业体系建设为基点,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主线,提高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推动知识化、绿色化、国际化为核心,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9月24日举行的中国工业(长沙)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陈卫代表工经联发布了《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据悉,这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首次发布《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报告》对中国工业发展做出基本判断后,提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十大战略,并建议设立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和能源管理机构。
坚持壮大和完善国家工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报告》认为,鉴于中国工业化面临的国际环境、自身特点、问题矛盾和目标任务,我国既要适度发展重化工业,又要有效抑制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自然、社会、环境的过度侵蚀;既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尽快占领高端产业的份额,又要改造维护和发展传统产业;既要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又要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发挥其作用;既要优先发展瓶颈产业,选好和做强支柱产业,又要协调平衡完善整个工业体系建设。我们这样的大国,不宜提以轻型结构为主还是以重型结构为主,而应坚定不移地建立一个比较完备、轻重相宜、平衡协调的工业体系。
《报告》指出,在统一的国家工业体系下,纠正各个地区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做法。在工业布局上,改变资源效益低下和不合理分布的状况。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形成一批多层次特色产业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报告》强调,把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作为提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总体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使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装备和手段转移到现代化的水平和基础上来。建议制定鼓励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鼓励购买国产装备,促进国产装备市场的形成和壮大。选择一批关键性的成套设备和加工制造设备作为重点,集中力量攻关突破,力保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加强对外资收购我国行业龙头企业的监督,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建立以现代高技术为基础、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
《报告》提出,改变为跨国公司代工的状况,推动产业的技术创新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建立国家重大创新工程,遴选一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动性强,对提升我国整体工业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重大作用的重点领域和项目,加大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吸收企业参与,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开放式的攻关体,攻克和掌握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逐步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加快制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激励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统筹协调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政策,形成鼓励创新的有效激励机制;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科技队伍的建设,实施激励创新的人才政策,吸引、稳定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强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问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报告》认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报告》提出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的战略。《报告》认为,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特别要加快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引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以及能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相结合,政策支持和市场竞争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资本投入和大力培养人才相结合,不断增强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知名品牌的能力。
创建一批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扶植产业集群发展
《报告》认为,根据我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对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工业行业,尽快完成几项重大重组。通过海内外的重组和购并等措施,组建一批国家级大型集团和跨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增强我国经济的控制力。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需要国家来决定和推动。同时要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集团的改革,调整国有资本结构,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非国有企业"走出去",做大做强。
《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业化分工、配套协作的产业集群,是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形成特色产业的成功之路,应制定切实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民营经济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非国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用地和对外贸易上,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报告》特别强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仍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一是充分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社会投资和消费,使之进一步合理化;二是要加快政策法规建设的步伐,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研究制定反垄断法;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发展和规范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四是根据当前工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建议设立国家级的装备制造业管理机构和能源管理机构。
《报告》最后说,"十一五"是行业协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是实现我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和切实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制定产业政策、国家标准、进出口政策、引进开发和改造重大技术项目的论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等方面,把邀请行业协会参与,听取行业协会意见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尽快将行业规划、资质审查、质量规范、非强制性标准制定修改、行业统计等事项授权、委托或转移给行业协会来做。努力形成政府k协会k企业各尽其职、良性互动的工业管理体制和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顾秀莲给论坛发来贺信。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高级副会长孙树义表示,中国工业论坛是一个工业界同仁探讨我国工业发展热点问题的平台。他希望将论坛办成一个宣传科学发展观、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平台,以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为我国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