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标网 回首页
标准分类  最新标准New!  标准公告 标准动态  标准论坛
 高级查询
帮助 | 登录 | 注册
查标准上工标网 免费查询标准最新替代作废信息
 您的位置:工标网 >> 标准动态 >> 标准新闻 >> 新闻内容

日系2G手机溃败 中国3G标准何以为鉴


作者: IT168网    来源:IT168网    更新时间:2006-03-08       评论: 0

 

  2月24日,三菱数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以公司内部会议的形式宣布撤资,这是继松下、东芝、三洋、京瓷之后又一家全面退出中国的日系通讯厂商,算上NEC传闻将放弃约占其在华手机销售额近四成的中低档次机种、专攻2000元以上的高性能机种的消息,日系手机厂商在华可说是全线溃退,一时成为产业热点话题。在总结日系品牌为何纷纷铩羽的时候,一种奇怪的论点冒了出来。

  
 

  这种论点除了惯例谈日系手机如何不符合中国特殊市场,如何管理不善外,着重指出溃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采用了封闭式本国通信标准PDC,这一标准的采纳使得日本市场形成了封闭式技术环境,从而导致日本手机厂商无法与国际标准兼容……斩断了本土设备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然后得出结论——“在即将启幕的中国3G领域,中国政府一旦布局不慎,亦让人有相似的担忧。”为证明这种观点,还称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多数人认为日本2G采用自己的标准的弊端大于利处,且日本两大电信运营商NTT和KDDI抛弃业已成熟的2G网络,在3G将采用WCDMA和CDMA2000技术——两者皆为国际流行的3G标准。
最终宣称——“从日本的2G教训和3G经验看,本土标准并非主导成败的核心因素。”

  其实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希望中国政府放弃国产的3G标准——TD-SCDMA,只支持欧洲的WCDMA和北美的CDMA2000。

  但这种观点的最重要证据——“日本为了保护本土不成熟的移动通信产业,强制国内使用与国际上GSM和CDMA两大2G移动技术标准不兼容的自主研发技术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个人数字蜂巢式系统)。由于日本本土市场的封闭,日本采用自身标准对其国内设备厂商与国外厂商都制造了明显的“门槛”。一方面国内设备市场国外厂商难以打进,但另一方面国内厂商也未能走出国门”——严格来说并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厂商的经营状况和通信技术是什么类型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当然,也可以理解这种说法是“由于市场封闭,厂商又要经营国内又要开拓国际市场,同时研发两种制式的产品,造成力量分散”的另一种表达。但这个观点严格来说也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很简单,只要有实力,厂商完全可以两头都投入力量,两头都开花结果,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到这点的的厂家并不少。如2G时代,同时兼顾GSM和CDMA两种制式而且经营状况良好的就有三星、LG和摩托罗拉等几家厂商,难道这些厂商能做到两头兼顾,而实力不逊于他们的日系松下、东芝就做不到吗?这显然是很难说通的。

  反过来说,难道只专注于一种制式就必然能经营状况良好?如果是这样,那西门子何必贴钱也要出售手机部门,阿尔卡特和爱立信为何要剥离手机终端业务?这些厂家可都是只研发GSM制式产品的。

  所以说不管从正面还是反面来看,所谓封闭制式造成日系全面溃败的理由是很难说服人的。

  当然可能还会有人认为,前面举例的几家所兼顾的都是国际标准,都有广阔的市场,而日系厂商一头是市场容量有限的国内PDC市场,缺乏规模优势,无法积累足够力量支持GSM方面,不能相提并论。

  那这种说法就更可笑了。且说不管是三星还是LG或者摩托罗拉,它们的手机部门并不存在一头补贴一头的情况,即便如此,作为一个企业,盈利是目标,用一个部分来补贴另外一个部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再者,日本市场上手机年销量超过4000万部,并不能说小。最后,两头中的一头——GSM制式可是国际标准,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足够的利润空间,并没有需要补贴的必然理由。

  如果再要扯上日本运营商控制技术,手机以合作定制模式为主,电信运营商获得利润大头,厂商所得不足的话,那只能说这是日本经营模式的失败,和手机制式无关。

  因此不管从什么角度,所谓日本采用了封闭式本国通信标准造成日系厂商在中国全线溃败是没有根据的。

  那三菱、松下等日系厂商全线溃败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如果一定要归咎于一种决定性原因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是多种失误造成日系厂商失败。这些失误包括时机、产品、营销、管理以及政治、市场大气候上。

  
 

  首先是时机问题。

  日系厂商其实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在中国市场尚未成熟的时候过于关注利润而撤退了,就像是NEC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但很快退出,直到2003年才重新进入,而其他日系厂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很晚,结果被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这些国际巨头取得了先机,占据了市场,而中国市场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日系手机厂商在这方面显然没有预计到,没有及时适应。

  其次是产品方面。

  日日系手机一贯偏厚偏大,而从三星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偏好时尚轻薄产品,日系并不符合国人口味,且日系品牌核心研发中心又大都偏居日本本土,反应不及时,技术上竞争又不过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欧美手机厂商,外观和技术都没有优势,造成纯日系的手机在中国缺少竞争力。

  另外中国市场产品更新很快,日系厂商却因为管理模式僵化造成新产品推出乏力,严重滞后于市场,如三菱、三洋、京瓷三家2005年仅各有3款手机上市,松下多一些也不过12款,东芝更是一款没有,而三星仅GSM制式就有35款,LG有30款,差距相当悬殊,显然不符合市场需要。

  第三是营销方面,日本手机厂商习惯于与运营商联盟,在日本手机终端的销售基本由运营商控制,手机生产商只需按照运营商的要求生产手机,无需过多关注渠道和销售。这就造成了日系手机厂商偏重于技术与生产,却欠缺营销手段。然而中国市场上运营商手机定制在2004年只有500万部,仅占终端市场总体销量的6.8%,并没有主导渠道销售,而且日系手机过高的定价也难获运营商的青睐,脱离了这种模式,直接面对零售市场后,日系手机当然无法适应。

  第四是管理方面。日系厂商在海外虽然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但这些公司只负责日常运营,对于涉及到决策层面的业务,则需要报日本总部审批。就算为市场开发新产品,但经过繁琐的程序层层审批后,往往已经过了两三个月,这时市场需求早已改变或被其他厂商捷足先登。加之日系手机的高层管理人员又几乎全部是日本人,对当地市场缺乏了解,不关心消费者需求,往往直接将国内手机款式、价格推向中国,自然遭到消费者的冷落。

  最后,日系手机厂商在国内的节节败退,还隐藏着两国之间的历史恩怨因素。就以日本“申常事件”来说,去年3月31日,仅仅用了30分钟,郑州天然商厦八方通讯手机卖场内,从货架到仓库所有的日产手机全部被清理。在场的不少消费者自发聚集在一起高呼:“抵制日货,买国产手机!”的口号。

  跳出具体因素而从宏观上来看,可说日系手机厂商的全线溃退还和全球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规模和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有关。据国际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的报告显示,诺基亚去年第三季度的市场占有率已上升至32.6%,该公司第二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为31.9%,去年同期的市场占有率则为31%。摩托罗拉的市场占有率也已上升至18.7%。而除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市场表现依然坚挺外,即使像索爱、三星和LG这样的巨头,市场份额都出人意料地出现下滑,其他中小手机厂商更是举步惟艰。随着全球手机市场集中化趋势的加强,退市和实施战略收缩的厂商还会增多,因此日系在中国的溃退也不足为奇。

   从前所述可以看出,日系品牌溃败的原因是多样的,封闭的2G标准并不是关键原因,而且就通讯标准而言,本土标准具有极为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也容不得拱手放弃。

  这里先不谈政治和社会意义,就从国产手机在2G时代发展的历程来也可以看出本土标准的重要性。

  
 

  1999年是国产手机正式进入市场的开端,经过两三年的苦心经营,2003年国产手机获得了爆发性增长,然而2004年起国产手机形势一落千丈,2005年甚至发生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科健、南京熊猫和南方高科更是倒闭。

  众多专家对此总结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由于先期的手机价格昂贵,当时国外品牌的市场还主要集中在一二级大城市,而国产手机制造商多从家电业转入手机领域,本身具有三四级城市的渠道优势,因此一方面避开正面较量,不约而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策略一方面全面推动大规模的电视广告、渠道宣传和产品推广活动,使得国产手机的市占率得以快速提升。

  但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产手机厂商发展初期过多依赖OEM,核心芯片源自国外,没有自主技术支持,一味强调产品价格的杀伤力,产品增值空间非常有限,而从2004年起国外品牌渠道完善,开始向低端产品进军后,国产手机就难免一败涂地,市场份额一路下滑到40%左右。

  由于中国芯片领域一直落后,且自身不掌握2G通讯标准,造成目前国产手机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主要集中在通信技术的选择和电话通信方面,外观设计专利则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无线电放大器上,而在手机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射频、基带方面,国产手机的专利申请数量少得可怜。而且据某手机厂商称,国产手机在几年内谁也不可能全面掌握核心技术,比如手机芯片、手机模块,国产手机根本没有能力研发出来,只能在次核心技术上才能达到自主技术,只能从软件着手,掌握应用层面的软件技术。

  这样的话,可说在2G时代,中国手机厂商是没有翻身机会的。

  然而3G时代不同,一来TD-SCDMA是国产技术标准,包括标准、芯片在内的核心技术都为国人所掌握,二来作为本土标准受到国家的支持,国产手机厂商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最终大逆转。

  从大处说,只要本土标准的存在,不仅能避免天文数字的专利费用,而且作为围绕着标准的一整套系统,不管是通讯软件还是核心芯片,不管是手机还是基站,都能因为本土标准的存在而得到发展。国产标准的存在所带动的不仅仅是通讯的终端——手机厂商,还能带动基站设备厂商,带动软件企业,甚至带动目前最为薄弱的芯片设计、制造行业,可说本土3G标准意义的重要性是无论怎么都不会高估的,因此绝不能放弃TD-SCDMA这一国产3G标准。

  2005年10月9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枚“通芯一号”3G手机核心芯片研发成功,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3G通信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还预示着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国内厂商也完全能沿着这条路继续发展下去。

  尽管保护本土3G标准意义重大,但由于TD-SCDMA相比其他两种3G标准在技术上确实还有薄弱之处,也难得到国外厂商的研发支持,不少人对此持悲观态度,觉得胜算不大。但实际上,只要中国政府信心不动摇,赢得胜利的几率还是很大的。简单来说,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运营商有足够的实力支撑:

  由于中国移动一直使用GSM制式,3G时代多数会采用从GSM发展而来的WCDMA,而中国联通采用的基本会是从CDMA发展而来的CDMA2000,因此最有可能成为TD-SCDMA系统运营商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早有传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可能会合并,经营TD-SCDMA,如果这样,一方面新的中国电信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具有足够的实力和营销能力来推动TD-SCDMA的普及,另一方面,有着固网支持的新中国电信可以将TD-SCDMA推广到国内任何一个地方,这是移动、联通所做不到的。再者,在3G的最初运营时候必然会是亏损,有着固网支持和补贴的新中国电信远比中国移动和联通更能支撑。

  其次是因为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目前国内拥有手机用户达3.83亿,2005年我国手机销售量大约在8000万部左右,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日本市场一年也不过4000万的销量,却能养活包括NEC等十多个日本本土手机厂商。以如此巨大的市场而言,只要TD-SMDMA能争取8000万部手机中的一小部分就足够养活中国国产手机厂商,足够支撑本土标准生存。

  第三是因为3G时代国产品牌具有天然低价优势:

  由于TD-SCDMA的标准掌握在国内厂家手中,而且基站、手机主要生产厂家是国内企业,从核心芯片到整机制造都具有天然的价格优势,一方面,在初期规模优势不大,手机比较昂贵的情况下,国产品牌手机的低价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基站设备方面,低价基站能大幅度降低运营商的成本,有助于运营商用更低的资费来吸引用户。再加上定制手机在3G运营的初期必然会像联通推广CDMA一样成为主要的销售方式,不仅使成本低的国产品牌获益,还会使年销千万台的黑手机消失,为国产品牌留下足够的低端空间,反过来会推动TD-SCMA设备的良性规模效应。

  第四是因为TD-SCDMA还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从目前沃达丰等欧洲电信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看出,由于缺乏杀手级应用内容,3G还处在发展初期,3G的推进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TD-SCDMA尽管还有很多不足,但距3G市场成熟还很远,TD-SCDMA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

  第五是因为国际厂商不可能放弃TD-SCDMA市场:

  作为一个企业,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既然前国家已经明确表态给予支持,那国际厂商显然不会放弃这一巨大市场,尽管不会投入主要精力,但也会给TD-SCDMA部分支持。而从目前情况可以看出,诺基亚、西门子和北电网络等欧美巨头都已在TD-SCDMA上进行了投资,韩国三星和LG也分别在芯片和终端方面对TD-SCDMA的外场测试予以了积极配合。有了这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厂商投入,也会对TD-SCDMA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为中国这个本土3G标准的胜算又加上了一个砝码。

  

  回头再来看日系手机兵败中国,可以看到,尽管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日系手机都不断萎缩,但在日本国内日系品牌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Japan的统计数字呈现,NEC的市场占有率为19.8%,连续两年居第1位,松下居第2,占16.4%,夏普尾随其后,列第3位,占有13.4%的份额,而东芝居第4位,其市场份额为7.8%,三菱电机居第5位,市场份额为7.7%。前五名超过了65%,这还是统计了包括开放式3G市场在内的结果,如果只算2G的话几乎全是日本品牌的天下。能做到这样,显然是封闭市场起了保护作用的关系。由此可见,尽管封闭未必是好事,但本土标准对于本土厂商的好处还是多过弊端,而所谓日本封闭的2G标准造成日系手机溃败的殷鉴,对中国本土标准而言恐怕更多的是显示出正面的一面吧。

 

 

 【返回新闻首页】【关闭窗口】【发表评论(0条)
 
相关新闻
·18项标准为IPTV提速 专家: ·洗衣机烘干标准即将出台,各生产企业——技术
·国家碰撞标准将出台 丰田尝试解除 ·特富龙风波促炊具业出台检测标准
·新标准规范市场假蜂蜜大限将至(图) ·国家粮食局官员透露 几项重要粮油
·发布《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推动我国海水利 ·饮水机“揭黑秀”推了行业标准一把
·IPTV洋标准专利费问题曝光 被 ·全国家纺标准委在南京成立
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册>>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推荐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告..
·水利部公告 2025年第11号 ·水利部公告 2025年第9号
·国家铁路局公告 2025年第7号 ·国家铁路局公告 2025年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告 2025年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备案公告 2024年..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发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
热点新闻
2022年10月—2023年3月发布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机
中铁上海院编制的4项铁道行业标准正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民航局颁布全球首部航空集装器CT爆炸
公安部《批准发布4项司法鉴定GA新标
交通运输部发布9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31项国家计量技
气象行业标准《作物病害气象等级预报方
《轨道车 重型轨道车》等7项铁路国家
图片新闻

生活家电全面升级 标准助力门槛提高

数码相机有效像素国家标准近期出台

慕思助《软体床》标准看齐世界水平

新《电梯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于3月1日
专题新闻
· 思念三鲜水饺惊现病原菌
· 2011世界标准日专题-国际标准树立
· 天宫一号倒计时将实现首次空间对接
· 依据四项指标 严打“地沟油”
· 月饼出现双向标准 深陷枧水之困
· 名牌运动服含毒 可致性早熟
· 血燕亚硝酸盐严重超标
· “化学酱油”专题 酱油再遭质疑门
· 肯德基醇豆浆遭质疑
· 染色馒头泛滥 食品标准空白多
· 雀巢等知名婴儿食品陷入安全门
· 节能灯不合格 标准门槛低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合作伙伴 - 使用条款
QQ:1197428036 992023608 有问题? 联系在线客服
Copyright © 工标网 2005-2023,All Right Reserved